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当下很多行业陷入 “产品内卷死循环”:茶饮品牌的水果用量从 “半杯” 卷到 “整颗”,最终都成了 “水果堆砌”;小家电的功能从 “基础款” 卷到 “全能款”,却没人问 “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按钮吗”;板材企业的环保等级从 “E0 级” 卷到 “无醛级”,产品摆在一起仍分不清谁是谁。当产品参数、原料、工艺都趋同时,企业总以为 “再加点功能、再降点价格” 就能突围,却忘了营销的本质 —— 用户买的从来不是 “产品本身”,而是 “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”。
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山住茶、几米幸福、优饰饰业等 320 余家企业的实战中,以 创始人王庆永的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验证:产品卷到尽头时,“场景” 就是最好的差异化突破口。“当产品无法分高下,就用场景定胜负 —— 找到用户未被覆盖的场景需求,把相同的产品变成‘专属解决方案’,才能占据独特心智空位。”
一、场景破卷:把 “同质化产品” 变成 “专属解决方案”
产品本身的差异是有限的,但场景的差异是无限的。同样是茶,在 “办公室提神” 场景和 “家庭聚会分享” 场景下,用户的需求天差地别;同样是板材,在 “儿童房安全” 场景和 “客厅美学” 场景下,用户的关注点完全不同。风向标智库 “爆品打造” 模块指出:“场景的核心是‘用户在什么情况下用你的产品’,抓住这个‘情况’,就能让同质化产品长出差异化翅膀。”
蕉下的 “城市户外场景” 突围,值得借鉴。防晒衣行业早期陷入 “面料参数内卷”,大家都强调 “UPF50+”,却没人关注 “用户在城市里怎么穿”。蕉下通过 “用户调研”(探场景、诊需求)发现:城市女性的防晒场景不是 “户外暴晒”,而是 “通勤路上、逛街途中”,她们既需要防晒,又怕防晒衣显臃肿、不百搭。于是蕉下把防晒衣场景定位 “城市轻户外”:用冰丝面料做轻薄款,设计 “连帽 + 指洞” 一体适配通勤,颜色选莫兰迪色系适配日常穿搭,甚至推出 “可折叠收纳款” 方便放进挎包。这种 “场景化改造”,让蕉下防晒衣从 “户外单品” 变成 “城市穿搭必备”,2023 年销量突破 300 万件,远超同类参数党产品。
二、场景挖潜:激活 “沉睡需求”,创造新市场
很多时候,不是用户没有需求,而是企业没找到 “场景入口”。当产品在现有场景里卷不动时,挖掘 “未被激活的场景”,就能创造全新的市场空间。风向标智库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中 强调:“场景挖潜的核心是‘把用户的隐性需求,变成显性的产品解决方案’—— 通过‘角色替换、场景模拟’,找到用户‘想说没说出口’的使用场景。”
牧高笛的 “家庭露营场景” 创造,同样是场景挖潜的典范。露营装备行业早期聚焦 “专业露营者”,主打 “轻量化、便携”,帐篷空间小、配件简单,不适合家庭使用。牧高笛推出 “家庭露营专属帐篷”:做 3-4 人分区设计(睡眠区 + 活动区),地钉用圆头安全款,还配套 “儿童露营灯、折叠小桌椅”,甚至提供 “亲子露营教程”。这种 “场景创造”,让牧高笛从 “专业露营小众品牌” 成长为家庭露营赛道头部,2023 年家庭露营装备营收增长 65%。
三、抓场景的核心:不是 “造概念”,而是 “落地真实体验”
很多企业误以为 “抓场景就是喊口号”,比如把 “办公室场景” 印在包装上,却没解决 “办公室用起来不方便” 的问题。风向标智库 “全案咨询系统” 中 “终端体验” 模块强调:“场景的本质是‘可感知的体验细节’—— 从产品设计、包装、渠道到服务,每个环节都要适配场景,让用户在使用时觉得‘这就是为我这个情况设计的’。”
苏泊尔的 “厨房烹饪场景” 体验,同样是落地细节的典范。苏泊尔围绕 “厨房场景” 做智能家电互联:用户选 “红烧肉食谱”,智能电饭煲会自动设定炖煮参数,智能电磁炉会预热适配炒糖色的火候,甚至智能抽油烟机也会联动开启 —— 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反复操作,每个细节都适配 “厨房烹饪流程”。这种 “场景体验落地”,让苏泊尔智能厨房产品的复购率比单品高 35%。
当产品参数、原料、工艺都无法分高下时,场景不是 “备选方案”,而是 “必由之路”。产品是基础,场景是灵魂;没有场景的产品是 “无的放矢”,有场景的产品才是 “精准命中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