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空位营销丨板材行业转型 “全屋定制”,对还是错?

时间: 2025-09-28 来源:  作者: 


当下板材行业正站在 “转型十字路口”:传统板材生意越来越难 —— 原材料涨价压缩利润,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,单纯卖板材的净利率不足 5%;而 “全屋定制” 赛道看似火热,2023 年市场规模突破 4000 亿元,引得众多板材企业纷纷跟风转型。但热闹背后,是超 60% 转型企业陷入 “水土不服”:要么设计能力跟不上,定制产品频频出错;要么供应链断裂,交货周期延长;要么从 “卖材料” 到 “做服务” 的思维没转变,用户投诉率飙升。

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实战中,以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验证:板材行业转型 “全屋定制” 没有绝对的 “对与错”,关键看是否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——是否抓住市场 “空位需求”,是否匹配自身 “系统能力” 。盲目跟风转型只会加速淘汰,而精准卡位、能力适配的转型,才能从 “材料供应商” 升级为 “空间解决方案服务商”。

一、转型 “对” 的情况:抓准空位 + 能力匹配,从 “卖板材” 到 “掌需求”

当板材企业具备 “供应链整合、设计落地、终端服务” 的系统能力,且能抓住全屋定制赛道的 “未被覆盖空位” 时,转型就是 “破局良策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品牌顶层战略”(品牌定位 + 核心价值 + 产品体系)强调:转型的本质不是 “换赛道”,而是 “基于原有优势,抢占新的用户心智空位”—— 板材企业的核心优势是 “对板材品质、工艺的把控”,若能将这一优势延伸到全屋定制,就能形成差异化壁垒。

作为传统板材龙头,兔宝宝没有盲目跟风 “全屋定制”。当时,市场上家长群体对 “儿童房定制” 的核心需求是 “环保、安全、童趣”,但多数定制品牌只做到 “表面环保”,未深入 “儿童使用场景”。兔宝宝依托自身 “环保板材” 优势,转型 “儿童房专属定制”,推出 “无醛实木定制套餐”:板材采用自主研发的 “除醛技术”,设计上加入儿童身高适配的收纳柜、防磕碰圆角,甚至提供 “童趣主题定制”。这种 “基于板材优势的空位卡位”,让兔宝宝儿童房定制业务年增速超 30%,成为全屋定制赛道的差异化代表。

反观部分成功转型案例,共性都是 “不丢板材优势,只补定制能力”:要么像优饰那样,用板材品质构建定制信任;要么像兔宝宝那样,用板材技术解决定制痛点。这恰恰契合风向标智库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的核心 ——“从自身优势出发,填补市场需求空白”。

二、转型 “错” 的情况:盲目跟风 + 能力缺失,从 “盈利” 到 “亏损”

很多板材企业转型 “全屋定制”,只看到 “赛道热度”,却忽略了两个关键:一是全屋定制的 “能力门槛”(设计、供应链、服务)远高于卖板材;二是市场已有的全屋定制品牌已占据 “大众定制” 空位,盲目进入只会陷入 “同质化内卷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空位营销六力诊断模型”指出:若企业缺乏 “系统能力”,又找不到 “差异化空位”,转型就是 “自曝短板”。

有的板材企业转型后,把 “全屋定制” 做成 “板材堆砌”,定制柜的设计与成品家具无异,毫无个性化;有的企业为降低成本,用劣质板材做定制,甲醛超标被曝光;有的企业没搭建终端服务体系,安装师傅技术不过关,定制产品出现缝隙、松动。这些案例印证了风向标智库的观点:“转型不是‘换个招牌’,而是‘能力的系统升级’—— 卖板材是‘B 端思维’(对接经销商、讲参数),做定制是‘C 端思维’(对接用户、讲体验),思维不转、能力不够,再热的赛道也走不通。”

三、关键判断标准,算清转型 “账”

板材企业到底该不该转型 “全屋定制”?

1. 看 “市场空位”:有没有你能抓住的 “未被满足需求”

明确现有全屋定制品牌忽略了什么需求?你的板材优势能否填补?比如:

对手做 “大众定制”,你能否做 “细分场景定制”(如老人房、宠物房,依托环保板材优势)?

对手做 “全国市场”,你能否做 “区域本地化定制”(依托本地供应链,缩短交货周期)?

对手做 “全品类定制”,你能否做 “板材聚焦定制”(如实木定制、无醛定制,强化板材专业度)?

风向标智库服务志强大板瓷砖时,虽非板材企业,但逻辑相通:志强从 “卖大板瓷砖” 转型 “人性化大板瓷砖定制”,正是抓住 “对手只讲瓷砖尺寸,不讲生活适配” 的空位。板材企业转型同理,若找不到这样的空位,就不要盲目进入。

2. 查 “自身能力”:是否具备 “定制三要素”

全屋定制需要 “设计、供应链、服务” 三大核心能力,板材企业要对照自查:

设计能力:是否有能结合板材特性的设计师?能否快速出图、修改?

供应链能力:能否整合板材加工、五金配件、物流配送的全链路?能否保证交货周期?

服务能力:是否有终端安装团队?能否处理售后问题?

这些准备才让转型后快速起量。若企业短期内无法补齐这些能力,不如先从 “板材 + 局部定制”入手,逐步积累经验。

3. 算 “投入产出”:不要用 “卖板材的利润,填定制的坑”

转型全屋定制需要投入 “设计软件、供应链改造、终端培训” 等成本,板材企业要算清:现有利润能否支撑前期投入?多久能实现盈利?比如企业年利润 200 万元,转型全屋定制需投入 500 万元,若没有明确的盈利预期,盲目投入只会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
转型的核心不是 “选赛道”,而是 “找空位”。板材行业转型 “全屋定制”,没有绝对的 “对与错”—— 对的转型,是 “基于板材优势,抓住空位需求,匹配系统能力”,从 “板材商” 升级为 “定制服务商”;错的转型,是 “盲目跟风,能力缺失,忽略需求”,最终在赛道中被淘汰。任何赛道的成功,都不是 “靠运气跟风”,而是 “靠精准卡位与能力落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