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当下的户外用品行业,正陷入 “同质化内卷” 的困局:多数品牌扎堆生产冲锋衣、徒步鞋,均以 “防水、耐磨” 为卖点,参数高度雷同;中小品牌靠低价抢订单,专业品牌陷入 “技术堆砌” 的自嗨,用户面对海量产品却不知 “该选谁”—— 有人想要 “城市通勤穿的户外服”,有人需要 “家庭露营的轻便装备”,有人追求 “高海拔登山的专业防护”,但多数品牌仍在 “泛户外” 赛道里混战。
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实战中,以王庆永老师的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验证:户外用品行业的快速品牌化,无需盲目铺品类、砸营销,核心是抓住三个关键维度 ——差异卖点(找用户真痛点)、场景细分(锁精准人群)、品类覆盖(扩关联边界) ,让品牌从 “同质化泥潭” 中跳出,快速占据用户心智。
一、差异卖点:从 “技术堆砌” 到 “需求落地”,让卖点可感知、有记忆
户外用品行业的 “卖点内卷” 早已失效:你说用 GORE-TEX 面料,我也说;你强调 “防水 10000mm”,我就标 “15000mm”。但用户真正在意的,从来不是 “参数多高”,而是 “这个技术能解决我的什么问题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爆品打造” 逻辑中强调:“差异卖点的核心,是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‘解决方案’,而非冰冷的参数 —— 找到对手没覆盖的需求空位,才能让卖点成为品牌标签。”
凯乐石的 “高海拔登山装备” 破局,正是差异卖点的典范。当多数品牌把冲锋衣卖点停留在 “防水、防风” 时,凯乐石通过风向标式 “空位诊断”(看对手、谈用户)发现:高海拔登山者的核心痛点不是 “普通下雨”,而是 “零下 20℃大风 + 积雪灌进衣服”。基于此,凯乐石聚焦 “高山适应性” 差异卖点:冲锋衣设计 “可拆卸防风裙”,贴合腰部防止积雪灌入;袖口做 “双层魔术贴”,抵御高海拔强风;甚至在衣摆内侧加 “冰爪固定带接口”,避免登山时冰爪勾破面料。这些卖点不堆砌 “防水指数”,而是直接对应 “高海拔登山的具体麻烦”,让凯乐石快速成为 “专业登山者首选”,2023 年高海拔装备营收占比超 40%。
反观部分户外品牌,仍执着于 “技术参数比拼”:某品牌冲锋衣宣传 “采用 XX 专利防水膜,防水等级 20000mm”,却没告诉用户 “这意味着暴雨徒步几小时不漏水”;某徒步鞋强调 “缓震中底”,却没说 “单日徒步 20 公里脚底不酸”—— 这种 “自说自话” 的卖点,用户记不住,自然无法形成品牌认知。
二、场景细分:从 “泛户外” 到 “精准场景”,避免 “全场景模糊定位”
户外场景的多样性远超想象:高海拔登山、短途徒步、家庭露营、城市轻户外、攀岩、溯溪…… 若品牌试图 “覆盖所有场景”,只会导致 “每个场景都不专业”。风向标智库 “认知阵地” 理论指出:“户外用品的品牌化,本质是‘场景心智的占领’—— 让用户想到某类场景,就立刻想到你。” 场景细分的核心,是放弃 “大而全”,抓住 “小而精” 的未被覆盖场景。
牧高笛的 “家庭露营” 突围,完美诠释场景细分的价值。早期露营装备市场,多数品牌聚焦 “专业露营”,主打 “轻量化、便携”,帐篷空间小、配件简单,不适合家庭使用。牧高笛发现:“家庭露营” 场景存在明显空位 —— 家长需要 “空间大、孩子安全、安装简单” 的装备。于是牧高笛定位 “家庭露营专家”:帐篷做 “3-4 人分区设计”,分为睡眠区和活动区,孩子可在活动区玩耍;地钉做 “圆头安全设计”,避免孩子磕碰;还配套 “儿童露营灯、折叠小桌椅”,甚至推出 “亲子露营教程”。这种 “精准匹配家庭需求” 的场景细分,让牧高笛从 “小众露营品牌” 成长为家庭露营赛道头部,2023 年家庭露营装备营收增长 65%。
三、品类覆盖:从 “盲目扩张” 到 “关联延伸”,以核心品类巩固认知
品类覆盖不是 “什么火就做什么”,而是 “基于核心品类的关联延伸”—— 先通过一个核心品类建立用户认知,再延伸到同一场景下的相关品类,形成 “品类矩阵”,避免品牌定位稀释。这正是风向标智库 “产品体系” 设计中的 “产品梯次” 逻辑:“核心品类做‘尖刀’,关联品类做‘护城河’,共同巩固品牌的核心价值。”
北面(The North Face)的品类覆盖路径极具参考价值。北面早期以 “专业冲锋衣” 为核心品类,通过 “极地防水、防风” 的卖点,建立 “户外防护专家” 的认知。在核心品类站稳后,北面才逐步延伸关联品类:针对 “徒步场景”,延伸出徒步鞋(与冲锋衣同系列防水科技)、徒步背包(带防水隔层,适配冲锋衣使用场景);针对 “露营场景”,延伸出露营睡袋(同样强调 “低温防护”,与冲锋衣的 “防护” 核心一致)。这些延伸品类都围绕 “户外防护” 的核心价值,没有跨度到 “户外服饰之外” 的领域,既扩大了营收,又巩固了 “户外防护专家” 的认知 —— 用户想到 “户外防护”,就会想到北面的全品类装备。
户外用品行业的快速品牌化,从来不是 “靠品类多、广告多”,而是 “靠差异卖点抓痛点、场景细分锁用户、品类覆盖筑壁垒”—— 这正是风向标智库空位营销的一直强调的逻辑:找到市场空位,再用系统的品牌动作落地。
凯乐石靠 “高海拔差异卖点” 占领专业登山心智,牧高笛靠 “家庭露营场景” 抓住家庭用户,北面靠 “关联品类覆盖” 巩固防护专家认知 —— 这些案例都证明:户外用品品牌化,无需盲目跟风,只需沉下心做三件事:用差异卖点解决用户真痛点,用场景细分占据用户心智,用关联品类覆盖扩大边界。
正如风向标智库 15 年服务企业的经验所验证的:无论是山住茶的场景细分,还是沙沟香油的品类延伸,所有快速品牌化的企业,都遵循 “空位先行、系统落地” 的逻辑。对于户外用品品牌而言,只要抓住这三个维度,就能从 “同质化内卷” 中突围,成为用户 “想到户外某类需求,就立刻想起” 的品牌 —— 毕竟,用户永远会为 “精准解决自己需求” 的品牌买单,而非 “什么都做却什么都不精” 的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