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空位营销丨火锅行业卷到尽头,如何通过品牌破局?

时间: 2025-09-27 来源:  作者: 

当下的火锅行业,正陷入 “无差别内卷” 的死循环:头部品牌靠 “9.9 元肥牛”“无限续菜” 打价格战,区域品牌跟风做 “网红甜品搭配”“国潮装修”,甚至连锅底口味都高度雷同 —— 牛油锅、番茄锅、清汤锅的配方差异微乎其微。但热闹背后,是行业整体利润下滑、用户审美疲劳、门店闭店率上升。

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众多餐饮品牌的实战中,结合 王庆永老师的“空位营销理论”发现:火锅行业的 “卷”,本质是 “品牌价值缺失”—— 多数品牌把 “竞争” 等同于 “菜品、价格、装修的表面比拼”,却忽略了 “用户真需求” 与 “品牌差异化” 的核心。真正的破局之路,不在于 “比对手更卷”,而在于通过品牌重构,找到 “用户未被满足的空位”“场景未被覆盖的需求”“文化未被挖掘的价值”。

一、跳出 “菜品内卷”:锚定 “价值差异化” 空位,让食材 / 工艺成为品牌标签

火锅行业的菜品内卷,早已陷入 “数量比拼” 的误区:你加 “无限续鸭血”,我就加 “无限续虾滑”;你推 “1 元蔬菜拼盘”,我就推 “0.99 元酸梅汤”。但用户真正在意的,从来不是 “免费续多少”,而是 “食材好不好、工艺特不特别”—— 这正是多数品牌忽略的 “价值空位”。风向标智库在 “爆品打造” 逻辑中强调的:“菜品的卖点,要从用户‘放心吃、吃特色’的买点中来,而非单纯的‘多与少’。”

巴奴毛肚火锅的破局,正是抓住了 “食材价值” 的空位。当其他火锅品牌沉迷 “低价菜品” 时,巴奴没有跟风,而是聚焦 “毛肚” 这一核心食材,深挖工艺差异:传统毛肚用碱发工艺,口感软烂且有异味,巴奴研发 “木瓜蛋白酶嫩化” 技术,保留毛肚的脆嫩口感,还公开 “毛肚溯源信息”,标注产地、检测报告;甚至将 “七上八下” 的涮煮方法打造成品牌符号,让 “吃毛肚 = 选巴奴” 的认知深入人心。这种 “食材 + 工艺” 的价值差异化,让巴奴跳出价格战,客单价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30%,仍能保持 85% 的门店上座率。

二、摆脱 “场景固化”:重构 “用户心智场景”,从 “聚餐” 延伸到 “多元需求”

提到火锅,多数品牌默认场景是 “朋友聚餐”“家庭聚会”,但用户的需求早已细分:上班族需要 “快速单人火锅”,宝妈需要 “儿童友好火锅”,年轻人需要 “社交体验火锅”。若始终困在 “聚餐场景”,只会导致用户覆盖单一、竞争加剧。正如风向标智库 “认知阵地” 理论中提到的:“品牌要在用户心智中占据多个场景标签,而非单一联想。”

呷哺呷哺的 “双品牌场景覆盖”,堪称行业典范。早期呷哺呷哺发现 “单人火锅” 的场景空位 —— 上班族独自吃火锅时,常因 “锅底分量大、等待时间长” 尴尬,于是推出 “单人小火锅”,设置吧台座位,搭配 “15 分钟快速上餐” 服务,精准击中 “单人用餐” 需求,迅速打开市场。后期为覆盖 “轻奢聚餐” 场景,又推出子品牌 “凑凑”:主打 “台式麻辣锅 + 珍珠奶茶”,门店设计成轻奢风,增设私密包间,满足情侣约会、闺蜜小聚的需求。如今,呷哺呷哺覆盖 “单人简餐 - 家庭聚餐 - 轻奢社交” 全场景,2023 年双品牌营收突破 60 亿元,远超单一场景的火锅品牌。

火锅行业的 “场景细分” 还有更多可能:比如针对 “健康养生” 场景,可推出 “药膳火锅”,搭配现熬养生汤底、有机食材,标注每款菜品的热量;针对 “亲子互动” 场景,可设置 “儿童 DIY 小火锅”,提供亲子游戏区;针对 “深夜加餐” 场景,可推出 “夜宵小火锅”。这些场景并非凭空创造,而是基于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—— 正如风向标智库 “探场景” 诊断环节强调的:“好的场景,是用户‘想说没说出口’的真实需求。”

三、打破 “营销同质化”:用 “文化符号” 筑壁垒,让品牌从 “吃的” 变成 “记的”

火锅行业的营销,早已陷入 “打折 - 发券 - 直播” 的套路:节日促销、网红探店、低价套餐,玩法高度雷同,用户对此毫无感知。但真正的品牌营销,不是 “短期引流”,而是 “长期心智植入”—— 通过文化符号、价值主张,让品牌从 “一顿火锅” 变成 “一种记忆、一种认同”。这正是风向标智库 “品牌符号” 设计的核心:“让品牌有辨识度、有情感连接,而非单纯的‘卖货工具’。”

周师兄火锅的 “刀工文化”,也是差异化营销的典范。多数品牌宣传 “食材新鲜”,周师兄却将 “刀工” 打造成文化符号:门店设置透明刀工展示区,师傅现场片制 “大刀腰片”(每片厚度精准到 2mm),还将 “刀工工艺” 制成短视频,讲解 “腰片为何要斜切”“毛肚为何要撕片”;甚至推出 “刀工体验课”,邀请用户学习简单刀工。这种 “将工艺转化为文化” 的营销,让周师兄跳出 “新鲜 = 好食材” 的同质化宣传,成为 “刀工好 = 食材好” 的代名词,门店排队时长常达 2 小时。

火锅行业破局,核心是 “品牌价值的重构”。 “卷到尽头”不是市场饱和,而是品牌缺乏 “价值锚点”—— 没有找到用户真需求、没有覆盖多元场景、没有建立文化认同。那些能破局的品牌,从来不是 “比对手更努力地卷菜品、卷价格”,而是通过品牌重构,在用户心智中占据独特空位:巴奴靠 “毛肚价值”,呷哺靠 “场景覆盖”,珮姐靠 “文化绑定”。

正如风向标智库 15年服务餐饮品牌的经验所验证的:所有成功案例都遵循同一个逻辑 ——本质是 “满足用户对‘好吃、好场景、好记忆’的需求”,品牌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需求转化为差异化的价值符号。

对火锅品牌而言,破局不需要 “颠覆行业”,只需沉下心思考:我的用户真正需要什么?市场还有哪些场景没被覆盖?我的品牌能传递什么独特文化?想清楚这三个问题,就能从 “无差别内卷” 中突围,让品牌成为用户 “想吃火锅时的第一选择”—— 毕竟,用户永远会为 “有价值、有场景、有记忆” 的品牌买单,而非 “只靠低价吸引的过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