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空位营销丨破内卷,要从本质出发

时间: 2025-09-27 来源:  作者: 

当下的市场,“卷” 成了常态:茶饮品牌扎堆推出 “茶咖双拼”,却难逃 “上架即滞销”;烘焙企业跟风做 “国潮点心”,复购率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;建材厂商比拼 “低价竞标”,利润被压缩到 3% 以下仍要抢订单。很多企业把 “内卷” 归咎于 “市场饱和”“对手太多”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:行业越卷,机会反而越大 —— 那些能突围的品牌,从来不是 “比对手更卷表面功夫”,而是抓住了行业的 “本质属性”:这个行业为什么能在消费者中存在?消费者真正需要它解决什么问题?

深耕品牌营销 15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王庆永老师的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中阐述了这一逻辑:破内卷的核心,不是 “跟风追热点”,而是从 “深度调研、理解用户、看清对手” 三个维度,找到行业存在的本质原因 —— 消费者的真需求。做到这三点,就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,挖出别人看不见的空位。

一、深度调研:不是 “看表面”,而是 “挖透行业本质”

很多企业的 “调研”,只是看对手卖什么、用户说想要什么,却没搞懂 “行业为什么存在”“消费者需求背后的底层逻辑”。真正的深度调研是从对手、用户、渠道、趋势等各个维度,挖出行业的本质属性 —— 比如茶饮行业的本质不是 “卖饮品”,而是 “满足用户对口感、健康、场景的需求”;建材行业的本质不是 “卖材料”,而是 “解决用户对空间功能、美学的需求”。

早年间国货美妆扎堆 “全效修护”“美白淡斑”,珀莱雅却通过调研发现:消费者的本质需求不是 “泛泛的抗老”,而是 “简单、可执行的抗老方案”—— 很多人知道抗老重要,却分不清 “VC、VA” 的用法。于是珀莱雅聚焦 “抗初老” 本质,推出 “早 C 晚 A” 概念,用 “早上 VC 抗氧化、晚上 VA 抗皱” 的清晰逻辑,把复杂的抗老需求转化为可落地的方案。这一洞察让珀莱雅 “早 C 晚 A” 系列年销突破 50 亿,远超同类品牌的 “泛抗老” 产品。反观部分美妆品牌,调研只看 “对手卖什么成分”,跟风推出 “多成分复配” 产品,却没搞懂用户 “不会用、记不住” 的本质痛点,最终只能靠网红带货短暂起量。

二、理解用户:不是 “听表面需求”,而是 “抓底层痛点”

内卷的企业常犯的错,是把用户的 “表面需求” 当真理:用户说 “想要便宜”,就跟着降价;用户说 “想要新鲜”,就喊 “当日鲜做” 的口号。但用户的 “表面需求” 背后,藏着更本质的痛点 ——“想要便宜” 可能是 “怕花冤枉钱”,“想要新鲜” 可能是 “担心有添加剂”。理解用户的核心,是像风向标智库 “谈用户、摸渠道” 那样,挖出这些 “没说出口的底层痛点”,这才是行业存在的本质原因。

当快时尚品牌扎堆 “网红款式”“季度上新” 时,优衣库通过调研发现:用户的底层痛点不是 “缺新款”,而是 “想要百搭、舒适、耐穿的基础款”—— 很多人衣柜里满是衣服,却总找不到 “能穿很久、搭任何衣服” 的单品。于是优衣库聚焦 “基础款”,用 “HEATTECH 保暖内衣”“AIRism 凉感 T 恤” 解决 “四季穿着舒适” 的痛点,甚至推出 “LifeWear 服适人生” 的品牌主张,把 “卖衣服” 升级为 “解决日常穿着需求”。这一理解让优衣库全球门店超 2400 家,即便在快时尚寒冬中,仍能保持稳定增长。反观部分快时尚品牌,只听用户 “想要新款” 的表面需求,每周上新却忽视 “质量差、不百搭” 的痛点,最终陷入 “上新快、滞销快” 的恶性循环。

三、看清对手:不是 “学表面动作”,而是 “找空位本质”

内卷的核心是 “同质化”—— 对手做什么,我就做什么,最终大家都挤在同一个赛道。但看清对手的关键,不是 “学他的动作”,而是 “看他没覆盖的本质空位”:他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?还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?这才是破内卷的机会。正如风向标智库 “看对手、寻大势” 的诊断逻辑:对手的短板,就是你的本质空位。

饮品行业的东方树叶就是这样。当茶饮品牌都在卷 “甜味”“果味”,推出 “全糖、半糖” 选项时,东方树叶发现:对手只满足了 “喜欢甜” 的用户,却忽略了 “怕胖、想喝茶本味” 的用户 —— 这部分用户的本质需求是 “无负担的茶体验”,却找不到对应的产品。于是东方树叶推出 “无糖茶”,不添加任何糖和香精,主打 “茶的本味”,甚至用 “0 糖 0 卡 0 脂” 的标签强化空位。这一选择让东方树叶从 “小众产品” 成长为年销超 60 亿的 “无糖茶第一品牌”,而那些卷 “甜味” 的品牌,至今仍在为 “用户怕胖” 的问题头疼。

破内卷,就是回归 “行业存在的本质”。行业越卷,越要回头看:它为什么能在消费者中存在?不是因为 “有更多水果”“更低价”“更耐用”,而是因为它能解决消费者的某类本质需求 。那些陷在内卷里的企业,恰恰是忘了这个本质,把 “表面功夫” 当成了竞争核心。

对企业而言,破内卷不需要 “比对手更努力地卷”,而是沉下心做三件事:用深度调研挖透行业本质,用真心理解抓用户底层痛点,用清醒眼光看对手空位。找到这个本质,就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,挖出属于自己的增长空位 —— 毕竟,用户永远会为 “解决真问题” 的品牌买单,而不是为 “卷表面功夫” 的品牌买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