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——从空位营销看大健康行业新趋势与品牌打造

时间: 2025-09-26 来源:  作者: 

深耕品牌营销15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320余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,随着健康内涵从“疾病对抗”向“身心灵全维、关系支持、生态共生”延伸,2024年规模突破13万亿元、2030年预计超30万亿元的中国大健康行业,正从“功能竞争”转向“空位竞争”。结合王庆永老师提出的“空位营销理论”,行业趋势与品牌打造路径已愈发清晰,且均能从当下健康实践中找到印证。

一、大健康行业的四大核心趋势

趋势1:健康需求从“身体指标”转向“身心灵全维协同”

“正式确诊为健康人”成社媒热门话题,“精神瑜伽”“数字排毒”“电子布洛芬”等新实践涌现,印证了健康需求的扩容——现代人的健康焦虑不再仅源于疾病,更来自“情绪内耗”“精力透支”。但多数品牌仍停留在“泛情绪营销”,未深耕“即时性慰藉”“长期性疗愈”等细分空位。

趋势2:健康实践从“集中式任务”转向“碎片化生活仪式”

后疫情时代,健康不再是“每周3次健身房”的刻意计划,而是“5分钟健康法”、中药奶茶、零食化保健品等“碎片融入”。斯坦福大学研究也指出“微习惯长期健康效果比高强度计划高47%”,这背后是快节奏下“无负担健康”的需求觉醒。

趋势3:健康价值从“个体受益”转向“生态协同共生”

lululemon用菌丝材料做瑜伽垫、Patagonia缴纳“地球税”,印证了“环保即健康”的认知深化——益索普2024报告显示67%消费者认为“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健康”。但多数品牌的环保动作仍停留在“包装减塑”“口号宣传”,未形成“环保-健康”的价值闭环。

二、大健康品牌的四大打造路径

路径1:锚定“情绪健康”细分空位,用“具象化载体”落地价值

基于风向标智库创始人王庆永老师的空位营销“三维交汇”逻辑,品牌需避开“泛情绪营销”,聚焦自身擅长领域。如Jellycat,依托“毛绒玩具情感化设计”的核心能力,瞄准“碎片化场景下即时情绪安抚”的需求,而当时多数玩具品牌仍停留在“功能化造型”,最终通过“豆豆眼微笑设计”“吊牌标语‘Please look after me’”“拟人化煎制毛绒煎蛋视频”,让“情绪慰藉”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、可互动的载体。

路径2:嵌入“高频日常场景”,做“无负担”健康创新

面对“碎片化健康”趋势,品牌无需创造新习惯,而是将健康功能融入已有场景。如文档中喜茶,凭借“新茶饮场景运营”优势,将胶原蛋白肽融入经典“椰椰芒芒”,填补了“新茶饮行业健康食补功能缺失”的空位,让“肌肤营养补充”自然融入下午茶、早餐等场景 风向标智库服务企业时发现,“场景适配度”是关键:优先选择每日必现的高频场景,采用“轻量化功能”,避免让健康成为“额外任务”,才能让创新落地。

路径3:深挖“细分人群”隐性需求,构建“全链路支持”

在“多元社会关系”趋势下,品牌需从“单一服务者”升级为“健康伙伴”。如“38强记女工”,凭借“女性团队专业维修能力”,不仅满足独居女性“安全维修”的表层需求,还通过线上技能分享,呼应“自我赋能”的隐性需求,填补了“传统维修行业忽视女性安全感与赋能需求”的空位。 结合320余家企业的服务经验,风向标智库的观点是品牌需“拆解需求层次”:表层解决具体问题,中层优化体验,深层满足心理诉求,让服务从“一次性交易”变为“长期信任”。

路径4:让“环保健康”可感知

建立“价值信任链路” 针对“生态共生”趋势品牌需避免“环保噱头”,通过“可视化、具象化、关联化”传递价值。如lululemon,依托“运动装备材质研发”优势,用“两周生长周期的菌丝材料Mylo”制作产品,通过视频展示材质溯源;Patagonia公开“每件产品1%利润用于环保”的明细,并关联“减少塑料使用=降低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”,填补了“环保与健康脱节”的空位。

风向标智库实践表明,“信任三触点”不可或缺:材质来源可追溯、环保成果可量化、与个体健康强关联,才能让消费者认可“环保即健康”,形成品牌粘性。

大健康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“功能强弱”的比拼,而是“空位精准度”的较量。基于风向标智库15年经验,品牌的破局关键始终围绕空位营销“自身擅长、对手未占、消费者需要”的核心:在身心灵全维中找“情绪细分空位”,在碎片健康中找“场景融合空位”,在关系支持中找“隐性需求空位”,在生态健康中找“价值感知空位”。唯有将趋势转化为具象化的产品、服务与价值传递,才能在未来超30万亿的市场中,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到“成为用户健康伙伴”的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