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很多中小企业提起 “做品牌”,总觉得是 “大企业的专利”—— 要么认为需要巨额营销预算,要么觉得离不开专业咨询团队,最终陷入 “不敢做、不会做” 的困境。但山东品牌营销策划风向标智库认为:企业自主做品牌,核心不是 “有没有资源”,而是 “找对方法”。无需依赖外部团队,只要抓住 “用户导向、空位破局、系统落地” 三个核心思路,就能让品牌从 “默默无闻” 成长为 “用户首选”。
一、先找 “用户买点”,再定 “品牌卖点”:避免自嗨式品牌建设
很多企业做品牌的第一步就错了 —— 先闭门造车定 “品牌卖点”,再绞尽脑汁推给用户,结果 “自己觉得好,用户不买单”。其实自主做品牌的起点,应该是 “先搞懂用户想要什么”,再把 “用户买点” 转化为 “品牌卖点”。这不是复杂的理论,而是企业靠自身就能落地的基础动作。
山东某区域茶饮品牌的转型,就是典型的 “从用户买点出发”。早期品牌跟风推出 “1L 水果桶”“茶咖双拼”,投入不少营销费用却销量惨淡。后来团队没有找外部咨询,而是让店员每天记录用户反馈、在社群发起 “你最想要的茶饮” 投票,最终发现核心客群 —— 三四线城市的家庭消费者,真正在意的不是 “网红概念”,而是 “看得见的新鲜” 和 “适合分享的性价比”。基于此,品牌砍掉非核心产品,聚焦 “家庭分享装鲜果茶”:在门店设置透明操作间,让用户看到水果现切;推出 “两大一小” 家庭套餐,标注 “当日鲜做,未售完销毁”;甚至把水果产地、检测报告贴在门店显眼处。调整后,单店日均销量提升 35%,复购率增长 20%。
二、挖 “市场空位”,不跟 “行业热点”:避开同质化陷阱
当下很多行业陷入 “热点内卷”:茶饮品牌扎堆做 “茶咖”,烘焙品牌跟风推 “国潮点心”,养生品牌都加 “枸杞、红枣”。企业若跟着热点跑,只会淹没在同质化竞争里。在风向标智库的空位营销理论中提到,做 “要么第一、要么唯一” 的品牌。自主做品牌的关键,是自己挖掘 “市场空位”—— 找到对手没覆盖、用户有需求的领域。
如江小白,早期白酒行业都聚焦 “高端、商务”,江小白却挖掘 “年轻人社交酒” 的空位:用 “青春文案” 替代 “传统白酒广告词”,用小瓶装替代大瓶装,精准击中年轻人 “朋友小聚、情绪表达” 的需求,最终靠自主定位成为年轻白酒赛道的标杆。对企业而言,挖空位不需要专业的市场分析模型,只要多问自己三个问题:“对手在做什么?用户还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?我能做什么别人做不了的?” 就能找到品牌的差异化方向。
三、搭 “系统落地”,不搞 “单点突击”:让品牌持续增长
风向标智库王庆永的空位营销理论表明,品牌的胜利绝不是一个点的胜利,而是综合的胜利。很多企业做品牌,总想着靠 “一款爆品、一次联名、一波流量” 一蹴而就,结果爆品过时、流量退去后,品牌又回归沉寂。其实自主做品牌不是 “单点突击”,而是 “系统工程”—— 要把 “品牌定位、产品落地、传播执行、用户维护” 串成链条,让每个环节都支撑品牌核心价值。
海底捞的自主品牌建设就遵循 “系统逻辑”:定位 “服务好的火锅” 后,从 “等位美甲、生日惊喜” 的服务细节,到 “透明厨房、食材溯源” 的产品保障,再到 “海底捞大学” 的员工培训,每个环节都在强化 “服务” 的核心价值,最终让 “海底捞 = 好服务” 的认知深入人心。对企业而言,搭系统不需要复杂的架构,只要围绕品牌定位,把 “产品怎么做、怎么告诉用户、怎么留住用户” 想清楚,再一步步落地,就能让品牌持续增长。
自主做品牌,比资源更重要的是 “思路”、很多企业觉得 “自己做品牌难”,其实难的不是 “没预算、没团队”,而是 “没思路”。只要抓住 “先找用户买点、再挖市场空位、最后搭系统落地” 这三个实战思路,哪怕是中小企业,也能靠自己把品牌做起来 —— 就像书圣酒业靠文化空位破局,山住茶靠系统落地增长,江小白靠用户需求定位。
品牌从来不是 “大企业的奢侈品”,而是每个企业 “活下去、活得好” 的必需品。自主做品牌的路上,没有 “标准答案”,但有 “正确方向”—— 始终围绕用户需求,始终坚守差异化,始终做好系统落地。只要方向对了,哪怕起步慢一点,也能让品牌越走越稳,最终成为用户心中 “记得住、选得到、信得过” 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