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丨新时代卖货,先社交,后交易

时间: 2025-09-25 来源:  作者: 风向标智库

传统卖货逻辑里,企业习惯 “拿着产品找客户”—— 把产品参数、价格单甩到消费者面前,试图靠 “性价比” 促成交易,却往往陷入 “货好没人买、价低仍滞销” 的困境。深耕品牌营销 15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 320 余家企业的实战中发现:新时代的卖货逻辑已彻底重构 —— 不再是 “交易先行”,而是 “社交在前”。

一、先交换信息,再交换产品:没有 “懂你” 的连接,再好的产品都是 “自说自话”

卖货的本质是 “满足需求”,而 “满足需求” 的前提是 “懂需求”—— 这就需要先和用户 “交换信息”:了解他们的痛点、偏好、生活场景,再把产品价值嵌入这些信息中,而非直接抛产品。传统模式下 “我有什么就卖什么” 的硬推,本质是 “信息不对称”,而新时代的社交,正是打破这种不对称的关键。

小米的崛起堪称 “信息交换先于产品交换” 的经典案例。早期小米没有直接推出手机,而是先搭建论坛,邀请 “数码发烧友” 讨论 “理想中的手机该是什么样”—— 有人提 “高配置低价格”,有人说 “系统要能自定义”,有人盼 “续航久一点”。小米团队把这些信息汇总,针对性研发出第一代小米手机,上市即售罄。这里的关键不是手机有多好,而是通过论坛社交,先和用户交换了 “需求信息”,让产品成为 “用户想要的样子”,而非 “企业想卖的样子”。

二、先抢占认知,再实现认购:没有 “记住你” 的认知,交易只是 “一次性偶然”

很多企业误以为 “只要产品好,自然有人买”,却忽略了:新时代消费者面对海量产品,只会为 “有认知” 的品牌买单。所谓 “先社交,后交易”,中间的关键环节就是 “通过社交抢占认知”—— 让用户先知道 “你是谁、和别人有什么不同、能解决我的什么问题”,再谈认购。没有认知的认购,是 “碰运气”;有认知的认购,才是 “必然选择”。

江小白的破局之路,完美诠释了 “认知抢占先于认购”。早期白酒市场被茅台、五粮液等传统品牌垄断,江小白没有直接比拼 “酒质”,而是通过社交内容抢占认知:在微博、抖音发布 “青春文案”,比如 “你懂我的欲言又止,我懂你的言外之意”,精准击中年轻人 “情绪共鸣” 的需求;再通过线下 “朋友小聚” 场景营销,让用户形成 “江小白 = 年轻人的社交酒” 的认知。当认知建立后,认购自然水到渠成 —— 即便江小白的酒质不是最顶尖的,却凭借 “情绪认知”,年销售额突破 30 亿,成为年轻白酒市场的标杆。

三、先赢得用户,再战胜对手:没有 “忠诚” 的用户,打败对手只是 “暂时胜利”

传统竞争逻辑里,企业习惯 “盯着对手做产品”—— 对手降价我也降,对手出新品我也出,却忘了:真正的竞争不是 “打败对手”,而是 “赢得用户”。新时代的社交,正是 “赢得用户” 的核心手段:通过互动、共鸣、价值输出,让用户从 “消费者” 变成 “粉丝”,即便对手推出相似产品,用户也会坚定选择你。此时,“战胜对手” 不过是 “赢得用户” 后的自然结果。

从 “先交换信息” 到 “先抢占认知”,再到 “先赢得用户”,“先社交,后交易” 的核心不是 “耍技巧”,而是回归营销的本质 —— 以人为本。传统卖货是 “以产品为中心”,把用户当成 “买货的人”;新时代卖货是 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把用户当成 “需要连接的人”。

正如风向标智库王庆永在空位营销理论所提到的,那些能在新时代卖货中突围的企业,都懂 “社交是桥梁,交易是结果”。对于企业而言,与其执着于 “如何把货卖出去”,不如先思考 “如何和用户连接起来”—— 毕竟,没有连接的交易是 “一锤子买卖”,有连接的交易才是 “长期共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