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400-6768-110
公司地址:临沂市北城新区鲁商中心A9-103
创始人微信号:luoshuihen
很多企业常将“管理层决策”“股东利益”视为经营核心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:真正决定企业生死的“老板”,从来不是会议室里的决策者,而是那些掏出真金白银、持续给出反馈的客户。深耕品牌营销15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320余家企业的实战中发现:所有穿越周期的品牌,都藏着同一个底层逻辑——把客户当作“最高决策者”,以客户为导向校准方向,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创新,让客户参与产品迭代。
一、客户是一切经营的导向:脱离客户的“自嗨”,终会被市场抛弃
经营的本质不是“企业想做什么”,而是“客户需要企业做什么”。不少企业陷入“内部视角”陷阱:研发团队闭门造车搞创新,营销部门自说自话喊口号,却从未问过客户“你想要什么”。最终的结果,往往是“好产品”卖不出去,“精营销”无人买单。
曾经的“国民饮料”健力宝,上世纪90年代凭借“运动饮料”标签风靡全国,却在后续经营中脱离客户:年轻人需求从“解渴”转向“健康、个性化”,健力宝仍固守传统配方与包装;电商兴起时,它迟迟不布局线上渠道,错失年轻客群。最终,这个曾年销数十亿的品牌,逐渐淡出主流市场。
风向标智库在服务企业时,始终将“客户导向”作为战略起点。其独创的“五级诊断系统”中,“谈用户、摸渠道”是核心环节——服务某农产品企业时,团队没有直接优化产品包装,而是先调研1000+消费者,发现客户最在意“新鲜度”而非“低价”,于是建议企业将经营重点从“成本控制”转向“冷链供应链升级”,最终让产品复购率提升。这恰恰说明:客户的需求,才是经营的“指南针”。
二、客户是一切需求的起点:没有“客户需要”,再好的创新都是“无用功”
“需求”不是企业“猜”出来的,而是从客户的反馈里“挖”出来的。很多企业沉迷“技术创新”,却忘了问:“这个创新,客户真的需要吗?”真正的需求起点,藏在客户的抱怨、建议甚至“差评”里——正如风向标智库在“空位营销理论”中强调的:“市场空位,本质是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空位。”
小米的崛起,正是抓住了“客户需求”这个起点。2011年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、三星垄断时,小米没有跟风做高端机,而是通过论坛收集数十万用户反馈,发现“年轻人想要‘高配置、低价格’的手机”。于是,小米以“1999元旗舰配置”为核心,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机,瞬间击中客户痛点,首销就创下1分钟售罄的纪录。后续的红米系列、小米手环,也都是从“客户需求”出发:客户说“想要百元机”,就做红米;客户说“想低成本监测健康”,就做平价手环
三、客户是所有产品的经理:让客户参与迭代,才能做出“长销品”
“产品经理”不该只有企业内部的研发人员,更该包括每一位使用产品的客户。很多企业将产品迭代权握在自己手里,却忘了:客户是产品的“最终使用者”,他们最清楚产品的缺点与改进方向。让客户参与产品迭代,才能避免“闭门造车”,做出真正贴合需求的“长销品”。
网易云音乐的“乐评功能”就是客户参与产品迭代的典型。早期网易云音乐只是一个普通音乐播放器,直到团队发现:客户不仅想听歌,还想分享听歌时的心情。于是,团队邀请用户在歌曲下写评论,甚至将优质乐评做成“乐评专列”“乐评海报”,让客户成为产品内容的“共创者”。如今,“乐评”已成为网易云音乐的核心竞争力,吸引超90%的用户参与互动。
当企业真正把客户当作“老板”,就不会再陷入“自说自话”的陷阱:经营导向会围绕客户需求校准,产品创新会以客户痛点为起点,产品迭代会邀请客户参与。这不是“讨好客户”,而是遵循商业的本质——客户的选择,决定企业的生存;客户的认可,决定品牌的寿命。
企业要做的,从来不是“教育客户”,而是“服务客户”——因为客户,才是永远的“老板”。作为国内专业的品牌营销全案咨询机构,风向标智库擅长从品牌战略顶层出发,为企业营销问题提供系统、科学、落地性强的整体解决方案,将“系统的品牌规划、实效的营销策略、创新的商业模式”完整疏导给企业,助力企业实现商业模式、品牌资产、营销推广的三位一体战略升级。如今,风向标智库已帮助包括沙沟香油、山东金湖彩铝、鲁商集团、山住茶、莫沫南路等超过320+企业实现了品牌战略的定型与跨越,未来将以更加科学、严谨的态度,服务更多企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