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标

风向标智库丨质量好就能成为大品牌吗?拆解三大发展陷阱

时间: 2025-09-25 来源:  作者: 

年产 60 万吨的莒南花生油,凭借北纬 35 度黄金产区的先天优势,油品醇厚香浓,却始终未能诞生鲁花这样的国民品牌。深耕企业品牌营销 14 年的风向标智库,在服务 310 余家企业的实践中发现:质量是品牌的基石,但绝非全部。许多企业折戟市场,根源在于踩中了 “重质量轻运营” 的三大陷阱。

一、厚此薄彼:产品与营销的失衡困局

营销的本质是让好产品被看见,产品的本质是让营销有根基。但太多企业陷入 “非此即彼” 的极端:要么笃信 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要么沉迷 “营销万能论”。​

莒南花生油的困境极具代表性。当地企业深耕榨油工艺数十年,但由于缺乏品牌包装与渠道推广,只能以散装油形式低价供货,沦为大品牌的原料供应商。

另一个极端案例是三株口服液。上世纪 90 年代,它凭借 “刷墙广告 + 人海战术” 的营销攻势,创下年销 80 亿的奇迹,却因过度夸大功效、产品检测含毒性成分,在 “喝死人” 事件后一夜崩塌。正如风向标智库在实战中总结:产品是 1,营销是 0,二者缺一不可 —— 没有产品的营销是空中楼阁,没有营销的产品是深巷好酒,唯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品牌站稳市场。

二、见异思迁:长期主义的缺失之痛

品牌心智的建立需要时间沉淀,而急功近利的跟风转型,往往会摧毁积累的所有优势。春都火腿肠的兴衰堪称典型:作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的诞生地,它曾占据全国 70% 的市场份额,却在 90 年代末跟风跨界房地产、医药、饮料等十余个领域,导致主业资金链断裂,生产标准下滑,最终被专注肉制品的双汇超越。​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夫山泉。28 年来,它始终聚焦 “天然水” 核心品类,即便拓展茶饮、果汁业务,也延续 “天然健康” 的底层逻辑。从 “大自然的搬运工” 的认知植入,到联合中科院建立水生态研究中心,再到推出 “婴儿水” 细分产品,每一步都在夯实 “专业水品牌” 的心智,最终实现年营收超 300 亿。风向标智库的服务数据显示:坚持核心品类深耕的企业,品牌成长速度是跨界跟风者的 2.3 倍。

三、画地为牢:同质化竞争的死亡螺旋

当所有企业都在同一维度内卷,利润空间必然被不断压缩。国产奶粉行业曾深陷此局:三聚氰胺事件后,多数品牌扎堆宣传 “安全无添加”,卖点高度重合,只能靠价格战抢夺市场,均价一度跌破 80 元 / 罐,全行业陷入亏损。​

飞鹤的突围之路极具启发。它跳出 “安全” 的共性宣传,聚焦 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 的差异化定位:联合哈佛大学、清华大学建立母乳研究中心,发布国内首个母乳低聚糖全谱系数据库,推出活性营养成分含量领先的星飞帆系列。通过 “中国母乳研究” 的独特标签,飞鹤将产品均价提升至 300 元以上,连续四年稳居全球婴配粉销量第一,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18%。风向标智库提出的 “空位营销理论” 正是对此的回应:市场不缺合格产品,缺的是 “人无我有” 的独特价值。

质量是品牌的入场券,但要成为大品牌,必须避开 “厚此薄彼、见异思迁、画地为牢” 三大陷阱:以产品为核、营销为翼实现平衡发展,以长期主义沉淀品牌心智,以差异化定位开辟新赛道。正如风向标智库在服务山东金湖彩铝-阿鲁山、山住茶等标杆品牌时所践行的:好品牌是质量与战略的同频共振,唯有二者兼具,才能从 “区域好物” 成长为 “国民品牌”。

作为国内专业的品牌营销全案咨询机构,风向标智库擅长从品牌战略顶层出发,为企业营销问题提供系统、科学、落地性强的整体解决方案,将“系统的品牌规划、实效的营销策略、创新的商业模式”完整疏导给企业,助力企业实现商业模式、品牌资产、营销推广的三位一体战略升级。如今,风向标智库已帮助包括沙沟香油、山东金湖彩铝、鲁商集团、山住茶、莫沫南路等超过320+企业实现了品牌战略的定型与跨越,未来将以更加科学、严谨的态度,服务更多企业。